“無人工廠”是最近很COOL的一個概念。新華社報道,東莞第一家民營“無人工廠”正在建設當中,這是一家生產,銷售手機系列連接器,屏蔽件,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和模具的企業。
現在用工成本高企,企業很投入巨大成本來建設“無人工廠”,本身是一種巨大的進步。
不過,現實仍然比較“骨感”。經濟原理告訴我們,決定價格的因素只有供求關系,即市場決定。中國企業在產業鏈末端,長期同質化競爭,價格因素一路走低,用不用“無人工廠”,其實都不可改變這個事實。那“無人工廠”到底有什么用呢?從長遠來看,肯定是用來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生產效率的,最終降低了成本,擠出了利潤。雖然企業有利潤了是好事,可改變不了“賣不出溢價”這個事實。假設某一天大家都是“無人工廠”了,那是不是又到了無利潤時代了呢?
通商軟件不是貶低“無人工廠”,只是大家需要看清市場這個最重要的因素,多在產品和商業模式上下工夫,相比砸錢用機器人換工人,這條路更加艱巨難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