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工廠,互聯網+,大數據,自動化,聽起來很時髦很cool對不對。對于95%的中國制造業來講,它的距離跟火星差不多,看上去夠得到,實際上十萬八千里。
不是花錢搞生產線,搞系統,搞自動化生產,搞電子商務就叫智慧工廠了。企業還是應該從業務本省出發,一步一步實現轉型。智慧工廠的前提,也就是企業轉型,競爭力的升級。舊瓶裝新酒的概念炒作而已。
為了達到智慧工廠,你必須:
改變OEM模式,至少也要ODM
OEM,也就是常說的代工廠,能覆蓋80%的中國工廠吧。OEM實際上是客戶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的模式,是客戶延伸的一條制造手臂而已。OEM門檻低見效快,早在十幾二十幾年前,只要有錢就能干OEM代工廠了,所以中國絕大部分工廠是OEM。
為什么需要改革OEM模式?
- OEM沒有自主權。工廠無法改良生產制程,無法決定做什么,無法持續提升品質。最終就談不上自動化,智慧工廠。
- OEM沒有競爭力。最牛逼的富士康雖然也是代工廠,它們依靠先進的制程管理獲得獨特競爭力,已經是高級版本的OEM了。而你還是小代工廠罷了,你的競爭力?是不是只有價格和關系?
差異化競爭力,而不是拼價格
中國工廠嘴巴上講產品,實際上同質化嚴重,最后只能談價格。
什么是差異化?通商軟件沒必要多解釋吧。有些人說,咱們做的機器手沒什么好創新的,大家都這樣。這是典型的不求上進的思維。差異化競爭力,不一定在品質和功能上,有時候是商業模式,業務模式上的創新,有時候是垂直市場上的功能性產品。要把工廠做大,一定要做產品,要做產品,一定要差異化。
競爭力的目的是提升產品溢價,是未來企業利潤的來源。
有錢,有時間,有耐心
智慧工廠的改造,目前幾乎沒有很多現實案例。而且智慧工廠的改造,也僅限于一些知名的企業。有錢有時間有耐心是必備的。